目前市場在售的4輪機動車中,驅動方式共有三種:前驅、后驅、四輪驅動。而根據發動機的位置與驅動方式的關系,我們又可以將其簡稱為以下幾種:
FF:前置前驅
FR:前置后驅
MR:中置后驅
RR:后置后驅
4WD:四輪驅動
本篇文章內容我們以FF:前置前驅為例。
前驅車起源的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。有人說是1924年的Tracta,也有人說是同年的Miller 122。不過事實上,早在1895到1898年間,奧地利汽車制造商Graf & Stift就曾制造過一臺搭載單缸發動機的小型汽車。后者將發動機置于車子前端,用以驅動汽車的前輪。不過這或許也是它沒有被認為是第一款前驅車的原因,這輛車沒有投入生產。
人類和汽車邁入20世紀之后,制造前驅車的嘗試已經重復了許多次,但都以失敗告終。1931年,德國汽車制造商DKW(也是后來奧迪著名的四環標志的一環)生產了F1車型,這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的前輪驅動汽車。
1934年,史上最重要的前輪驅動汽車之一的雪鐵龍Traction Avant在法國誕生。這款車的影響力有多大呢?它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款前驅車(似乎雪鐵龍官方也使用這樣的說法),也讓法國成為了人們意識中前驅車的發祥地。這款車最大的特點在于發動機位于前軸之后,也就是采用了“前中置”布局,并且“反向”驅動前輪。
前驅之所以可以提高在雪中的牽引力,主要原因是它將傳動輪放在了發動機下,這樣就增加了前輪的摩擦力,大多數前輪驅動的汽車,將發動機橫置在發動機艙內,發動機不會更多的占用車廂空間,同時也不需要巨大的傳動軸將動力傳導給后輪。這樣使得前驅汽車可以更小巧,更省油,同時擁有比它大的車的內部空間。而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,前驅車的造價成本也越來越低。
由于前驅車的轉向和動力提供在同一車輪組,并且由于前置發動機的因素,車輛的重量基本都集中在車的前半部分,所以前驅車在轉向時容易出現轉向不足。當前輪失去摩擦力,車頭會因為離心力的作用向外推,拐不進來,同時由于車頭太重的原因,后輪有時也會抬起。
總結
前置前驅車的優點:
1.能適應不同駕駛能力的駕駛員,無論是剛上路的新司機還是老司機,都能夠游刃有余的駕駛,遇到緊急情況能夠及時躲避。
2. 相比后驅車、四驅車,前驅形式是最省油的。
3. 機械機構不同的原因,所以相同尺寸的車輛,前驅車的車內空間大。
前置前驅車的缺點:
1. 對于追求激烈駕駛的人來講,可能開起來不太爽,因為不能漂移。
2. 和后驅車飚起步的時候,也是因為結構問題,同樣動力情況下會輸給后驅車。
綜上所述,后驅和四驅只是人生追求,真正出門和日常使用還得是前驅車,因為真的很好開!
*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,僅供學習參考使用。